您现在的位置是:改换门楣网 > 探索

“他是真正的艺术家 !”多位广东文艺家追忆黄永玉

改换门楣网2025-08-01 09:01:41【探索】5人已围观

简介“刚刚听到黄永玉老师过世,本来我们都对他的百岁展览充满期待,怎料……”听闻黄永玉逝世的消息,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省美协副主席许鸿飞语气里充满了遗憾。许鸿飞与黄永玉。资料图片“我也看过他准备展览的一幅作品

  “刚刚听到黄永玉老师过世  ,真正本来我们都对他的艺多位百岁展览充满期待 ,怎料……”听闻黄永玉逝世的广东消息 ,全国政协委员、文艺广东省美协副主席许鸿飞语气里充满了遗憾。家追

许鸿飞与黄永玉�。忆黄永玉资料图片

许鸿飞与黄永玉 。资料图片

  “我也看过他准备展览的广东一幅作品 ,都是文艺重彩人物画,非常少见 。家追”许鸿飞表示 ,忆黄永玉黄永玉对自我艺术创作有很高要求,真正他要求展览呈现给观众的艺多位都是新画 ,不能“倚老卖老” :“这才是广东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,对艺术有不断的追求,也是青年艺术家很好的学习榜样 。”

许鸿飞给黄永玉塑像	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给黄永玉塑像 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与黄永玉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与黄永玉 。资料图片

  许鸿飞回忆,他与黄老相识于1999年。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,黄永玉对他也带来很大激励 。许鸿飞经典的“肥女”系列也在黄老的不断鼓励下推陈出新:“黄老将快乐、幽默和爱融合在作品里面 ,他的心态也一直保持得很好  ,也很支持我创作‘肥女’作品 ,他说这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艺术语言 ,可以将现实生活的幸福感表现出来 。”

许鸿飞经典的“肥女”系列在黄老的鼓励下推陈出新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经典的“肥女”系列在黄老的鼓励下推陈出新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与黄永玉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与黄永玉 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与黄永玉	。资料图片

许鸿飞与黄永玉 。资料图片

 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广东画院院长林蓝 :

  他一直以无拘无束 、无惧无畏的探索 ,去展现艺术家真正的灵魂

  黄永玉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,莫过于他敢说敢为的真性情。而同样以“真性情”著称的广东著名画家林墉 ,也是黄永玉的“忘年之交” 。“父亲与黄老年龄相差差不多20岁  ,但他们之间保持着横跨两个世纪、六七十年的深厚友情。”林墉之女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、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回忆,黄老还邀请他们一家到“万荷堂”共度春节,其乐融融。他还邀请林墉之妻 、著名书法家苏华为“万荷堂”手书对联 。

1999年,黄永玉在绘制人像。

1999年 ,黄永玉在绘制人像。

  1999年 ,黄永玉在广东美术馆筹办跨年展期间,曾在广州旅居11日 。在这短短的时间里,黄永玉就为展览完成了13座雕塑 ,其中包括放在“万荷堂”里的《自塑像》 ,还有一件作品位于广州歌剧院 。身为黄老创作的助手,林蓝还记得 ,黄老还向她借去衬衣与牛仔裤,直接套在雕塑上进行加工 。

2000年,林蓝与黄永玉在万荷堂。

2000年 ,林蓝与黄永玉在万荷堂 。

  “黄老一直说:广东的朋友是我最好的朋友  、最真实的朋友 。”回顾黄老一生的创作历程,最让林蓝感慨的是 :版画出身的他,从书画  、雕塑到文学 ,一直在不断寻找艺术的新路径:“他一直以无拘无束 、无惧无畏的探索,去展现一个艺术家真正的灵魂 。”

  “他是桀骜不驯的艺术家,但他对朋友有情有义 ,对生活充满真实的热情 ,永远值得我们怀念。”她说 。

黄永玉1999年创作的童戏铜像。

黄永玉1999年创作的童戏铜像 。

 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熊育群:

  他是一个玩家,很懂得生活,做人特别真实

  去世之前 ,黄永玉一直在创作自传体小说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 。除小说外,黄永玉也写诗 。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熊育群就是他的一位“粉丝” :“他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文坛的神话式人物 ,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艺术 。”

  近20年前,熊育群曾到“万荷堂”与黄永玉展开对话 。“朱德群现在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?太不像话了 !”看到熊育群与朱德群对话的报道 ,黄永玉迫不及待就跳起来。“其实 ,黄老与朱德群也差不多是同龄人,但他就是不服老,像个老顽童一样,一直保持着童心,没有一点老年人的样子。”他回忆道 。

  黄永玉喜欢养狗 ,或许是“物似主人形”,黄永玉家里的狗也像“老顽童”一样顽皮。熊育群还记得,黄永玉每次回到老家 ,都会带着朋友到凤凰的沱江野炊 、垂钓 、游泳。“他确实是一个玩家 ,很懂得生活,做人特别真实。”他说。

 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、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:

  他的作品面貌特立独行 ,但“融汇中西的特点与岭南画派精神是相通的”

  “黄永玉与黄新波先生是好朋友,早在抗战胜利后 ,黄永玉就曾参与黄新波等人在香港组织的‘人间画会’。”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、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也从多年前便与黄永玉有过往还 。他还记得黄永玉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文化公园首次举办个展的情形 。黄永玉创作的水仙与荷花等作品 ,都给许钦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。

  版画《阿诗玛》是黄永玉的成名作。当时还以版画创作为主的许钦松,正尝试往国画的方向转型,黄老也给他带来不少鼓励。“黄老说 :画版画也可以画国画嘛,版画国画不要分得那么清楚!”许钦松表示 ,黄永玉在广东朋友很多 ,每次举办展览都爱从其他艺术家身上收获更多建议;黄永玉的作品面貌特立独行,但“融汇中西的特点与岭南画派精神是相通的”  。

 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刘稚:

  他的艺术才华所有人都知道 ,但是他的文学才华我希望更多人知道

  刘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,黄永玉长篇小说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的责任编辑。她听到黄老去世的消息时非常惊讶:“我也是今天才听到消息 ,太惊讶了 。两周前我还和他女儿通电话,当时没有说身体特别不好。”

  刘稚告诉记者 ,黄永玉近两年一直在准备他的百年艺术大展,信心十足 ,说一定会出乎大家意料的,给大家惊喜。“他那么大的雄心 ,还没推出,就先走了。太遗憾了 !”

  黄永玉90岁开始写作长篇小说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,如此高龄还能保持这么旺盛的创作力,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无出其右  。目前在人民文学社已推出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·朱雀城》(六卷)、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·八年》(上中下) 、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·走读1》 。

  作为责任编辑,刘稚每次见黄永玉都是在说他的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。她说,“黄老原本说写到1952年他从香港回北京 。后来他说可能写不完  。干脆就不写了 。他的事情太多了 ,要画画,要准备展览  。一个90多岁将近百岁的老人 ,写他20多岁从广东准备去闯上海的经历,那种青春场景  ,真的非常生动 ,活灵活现 。黄老的这部大部头长篇小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,我特别希望读者有机会读一读。他的艺术才华所有人都知道 ,但是他文学才华的这一面,我希望有更多人知道。”

  书评人绿茶:

  他的一生很精彩,他的精彩不是装大师 ,就是一个可爱的老头

  书评人绿茶最后一次见黄老 ,还是在疫情前。“当时李辉老师带着我们‘六根(公号)’几个去太阳城看他,那天黄老很高兴 ,给我们画了六根手指头。李辉老师跟他说 ,绿茶也在画画。他就说,你把素描本拿给我看看 。看完之后他说不要去学什么技巧 ,就这么画就行。后来他就在素描本上,几笔就画出来了 ,他是真正的大师。”

  在绿茶眼中 ,黄永玉他是特别好玩的老头  ,家里还养了很多狗,包括藏獒什么的 。“那天 ,我们六根有个朋友给他带了一副拳击手套,因为他喜欢看拳击,戴着手套比划了几下 。我们一般人去他那里玩,其实他对我们没有多深的印象,可能名字都不一定叫得上来  ,但是跟我们聊得热火朝天 ,金句很多 。”

  和大多数读者一样,绿茶和黄永玉只有几次接触 ,更多的是通过看他的画 、看他的书来了解其人其文其画。他认为,黄永玉是把生活艺术化、艺术生活化的状态,从来没有端着,艺术就是他的日常生活。“他对艺术 ,对人生,对人情世故,历经百年,看什么都通了。他的一生很精彩,他的精彩不是装大师,就是一个可爱的老头 ,我觉得真正的大师应该是这样的 。”

  据央视新闻报道 ,著名艺术家黄永玉6月13日去世  。

  黄永玉先生子女黄黑蛮、黄黑妮、李洁琴携孙黄香、黄田今日敬告:

  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〇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离去。我们尊重他的意愿 :不举行任何告别 、追悼仪式。

  黄永玉先生,笔名黄杏槟、黄牛、牛夫子。1924年7月9日(农历)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(今常德市鼎城区),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,土家族人。中国国家画院院士 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,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 。

  撰文 :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

  剪辑 :南方日报记者 何志豪

很赞哦!(4737)